创投思想 > 众合论坛

众合之声:回归商业本质

聂新勇

创业的涌现,投资的兴旺,是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为前提。众合创投,作为一家走过了近20年创业投资经历的专业机构,如何看待未来的中国经济?我们既不喜欢讨巧吐舌者,也不赞成感性鼓噪者。回归本质,见微知著。研究和分析中国经济的未来,一方面从经济结构入手,提炼关键的框架构成要素;另一方面从经济驱动力入手,挑拣主要的推力发展要素。如果推力要素很好地驱动框架要素,那么中国经济具有较高可持续发展的概率。

国务院频频给出的一系列改革调整措施,例如:双创、供应侧改革、调结构保增长……说明中国经济帆船驶进了“深水区”——同舟共济,创业和投资也必定在“深水区”中进行;投资机构和创业者,也必须随之蜕变进化,成为“深水区”生物,才能在“深水区”生存。更加需要强调的是,投资机构和创业者,站在进入“深水区”的分界线上,如何远离周边的浮躁和浅薄,真正回归商业本质?下面从以下三方面厘清一个初步思路:

1、选对行业和风口

回归商业本质的前提条件是,要进入一个我们能有商业作为的地带。选对行业,就是选对“赛道”。即使很优秀的赛手,“赛道”选错了,跑得越快走得越远,距离观众越来越远,补给援助短缺,必然与成功背道而驰。“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为什么还有90%的人摔了?即使摔了,也要站对风口,否则都没有起飞的可能。先解决站对风口的问题,然后思考如何不被摔的问题。

众合创投已经投资的项目中,更多聚焦于制造业升级换代,与创业者互补协作共同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在工业4.0创业投资机会来临的前期,众合创投围绕已投资的核心企业,通过股权设计、战略合作的形式,整合高端零部件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及软件企业、自动化与制造系统集成企业,与其它创投和金融机构一起,共同构造适合深水区生存和进化的工业4.0生态圈。除此之外,我们更看重智能产品、消费升级、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创业期及成长期项目。

2、回归商业本质

什么是商业本质?为顾客持续创造价值,同时积累了竞争优势——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创造顾客的目的。之所以要回归商业本质,在于现实中很多经营者频频偏离商业运行的本真轨道。

华为、格力等企业巨资投入研发是持续创造顾客,而数以万计实验室里的科研项目,很多在闭门造车,必然会偏离商业本质。一批中国创造崛起,产品销往国内外;而增发N万亿再投入到过剩产能,严重偏离了商业运行轨道……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众合创投作为投资公司,股权承接人和资金供给方都是我们的顾客。创投机构如何持续创造顾客?只有不断发现好项目,不断培育好项目,我们才能获得股权承接人和资金供给方的欢迎和尊重。只有具备持续创造顾客的能力,才能打通“投融管退”的价值链循环。

3、打造竞争优势

知易行难!回归商业本质,并处处围绕商业本质打造竞争优势,才是一个合格的生意人,才可能成长为一个企业家。

竞争优势并不是虚化的概念,可以具体落实到企业价值链的某些链环上。以传统家电行业为例,格力空调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研发,美的电器的竞争优势在于通过战略合作建设高效产业链,格兰仕善于以规模效应生产制造,而售后服务是海尔电器长期保持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却有不同的侧重面。核心竞争力可以表现为企业价值链上的组合竞争优势,但却是一种更持久更有威慑的战略能力。早期阶段的华为公司,曾以狼性文化、苦逼研发、围猎销售而著称,也就逐步在团队、产品、市场三个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组合竞争优势,转化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新进入的市场所向披靡、快速攻城略地。例如,华为在工业通讯做到全球领先后,凭借“团队→产品→市场”的系统作战能力(核心竞争力),而后进入手机消费市场,很快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三、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对于创业企业和创投机构来说,如何从生存与发展角度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何从战略高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确是我们要认真研讨的问题。

中国经济将在“深水区”可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回归商业本质,选对行业和风口,打造竞争优势,尽快进化为深水区的生物。

而我们的背后,总有某些力量缠绕着我们,让我们迟钝不前。几千年的等级权谋制度,在我们的基因上烙印很深,而互联网时代的色调是自由民主共享。几千年的皇家选拔体系,学而优则仕,至今让人们唯权唯上唯尊的姿态油然而生,而创业创新需要草根逆袭,敢为天下先!几千年的“叶公好龙”,我们的精益生产和工匠精神表现为微信朋友圈的转来转去,然后成群结队去日本购买电饭煲去法国购买时尚箱包。

回归商业本质,从动力战胜阻力开始……

(作者:聂新勇  众合创投  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