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思想 > 战略竞争

转变思维,立于不败之地

刘春青

融资租赁作为集贸易、金融、租赁为一体的一项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以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实现承租人、出租人、制造商、经销商、银行等各方共赢的局面。融资租赁引入我国相对较晚,是顺应改革开放的产物。从1981年中国东方租赁公司成立,到2007年商业银行进入融资租赁业务的时候,整体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业务规模上仅有700亿元,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总共只有200余家。行业初期的发展十分曲折和缓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融资租赁在中国仍然属于新生事物。

一、行业竞争结构

2014年以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融资租赁业正在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据中国租赁蓝皮书《2014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都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三个板块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2202家,比上年底的1026家增加1176家,总增幅达114.6%。

2014年的可喜局面得益于融资租赁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年底视察工银租赁,肯定了金融租赁对“中国制造”的作用。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涉及融资租赁内容,这直接推动融资租赁行业摆脱了2013年下半年由于政策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务院以及商务部、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励下,融资租赁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企业数量、行业实力和业务总量都比上年大幅增加。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融资租赁行业为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2014年是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预计中国将在201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租赁大国,并有可能于2020年达到12万亿元的规模。

我国现有的融资租赁公司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金融租赁公司、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和外资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通俗的叫法又称为银行类租赁公司、厂商类租赁公司、独立第三方租赁公司。从数量上来看,201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30家,内资试点租赁公司152家,外资投资租赁公司2020家。从统计数据来看,具有银行和央企背景的租赁公司在行业中一直遥遥领先。2014年在以注册资金为序的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十强排行榜中,工银租赁以110亿元人民币位居榜首,远东国际租赁以84.60亿元紧随其后。

在租赁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由于市场饱和,实体经济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且随着经济改革和科技进步,许多传统产业都已成夕阳产业;传统的客户群信用发生了改变,传统的融资渠道也开始受限;很多行业和企业还没有从4万亿盛宴落幕后的阴霾走出来。

宏观经济运行的严峻形势,实体行业的结构调整,再加上同行业新军蜂拥而入的现实情况,必然对融资租赁公司如何长期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30余家金融租赁公司来说,它们处境相对优越。这些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它们有母公司的市场基础,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这些公司脱胎于银行类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很自然地传承了金融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可以少走弯路,减少迂回曲折的探索。凭借独天得厚的优势,这些企业很容易成为市场的佼佼者。

内资试点融资租赁企业也多是背靠实力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而且多是提供和其业务配套的融资服务,具有无与伦比的产品、市场、客户等资源优势,也容易取得较好的业务发展。

为数众多的独立第三方租赁公司,大多是本身从事实体制造行业或者与相关实体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凭借对实体行业较高的熟悉程度,希望借助融资租赁这个平台进入金融服务行业谋求新发展的投资者。这些企业大部分投资规模较小,自身获取资金的渠道有限且成本相对较高,对融资租赁租赁业务的本质认识不足,金融业务管理的人员和管理能力不足,因此,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寻找资金、加强管理、开拓市场、吸引人才,以真正实现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

二、信贷驱动转向资本推动

众说周知的事实是,虽然新进入融资租赁行业的公司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但真正开工的租赁公司并不像其数量增长那样成正比。据不完全统计,在轰轰烈烈爆发式增长的背后,能够正常运营的公司数量不到一半,很多公司是利用国家政策为了进入金融服务行业而成立了租赁公司。他们面临着市场定位、租赁产品的选择、客户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人才管理等诸多挑战。

从实际情况来看,融资租赁的基本原理似乎谁都知道,但操作起来少有人去关心和深化研究。现在多数人把融资租赁看成类信贷,忽略了融资租赁的本质特征;甚至很多租赁公司的业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直接对客户说自己做的就是银行信贷业务。当经济出现低潮,资金来源被断时才开始感受到:没有资金来源的租赁公司是做不了资金“投放”业务的。

融资租赁的5大驱动因素中,资本推动作为在传统的4大支柱基础上新兴的因素,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愈发显现出重要性。如果租赁资产不进入资本市场,不摆脱对信贷的依赖,那么租赁行业永远受信贷政策的掣肘,将始终是周期性行业,长期走不出幼稚发展阶段。

随着大量的直接融资以不同方式逐步进入融资租赁业,中国的融资租赁业由信贷推动向资本推动的转型已经开始出现了。资本市场也开始关注融资租赁,希望从其高速增长中能分一杯羹。资本推动下的融资租赁将会有一个新常态下的增长速度,必然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而不是行政命令所决定的,更不是激情猜想能显现的。

三、转变思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比较竞争力,或者叫独一无二竞争力。它以知识和创新为基准,凭借企业的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在不断创新中保持领先地位。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关键资源的金融租赁公司(资金来源)和厂商租赁公司(信用销售)以及有关键能力的第三方租赁公司(专业化服务)发展的都非常好、非常快。融资租赁成长规模中,多数都是由这些企业贡献的;没有这些关键资源和关键能力的租赁公司,是很难和他们相比和竞争的。

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能看别人怎样,就以为自己也会怎样。没有资源就没有对应的行动,需要另辟蹊径。这是许多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长期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

作为金融服务的融资租赁业务,其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控能力。无论是银行信贷、融资担保,还是融资租赁,首先要风险控制的理念正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业务,而不是相反,发展了业务再回过来控制风险;然后就是持续改进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用最通俗的话讲,对于债权类融资,把钱拿出去不是本事,能把钱收回来才是功夫。这是债权融资与一般商品销售最根本的区别。

把握好租赁的特点,重点还是要从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角度去做文章,而不能习惯地从企业信用融资的角度去做,这是租赁区别于信贷的一个主要特点。

掌握正确的经营理念,才能把握好决定融资租赁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融资租赁公司才能够走出资金紧张的经营困境,避免出现“败在偏离方向上,死在资金脱节上”的情况。

因为融资租赁必须与设备相联,因而融资租赁基本上都与客户的所从事的业务项目或自身的技术改造紧密相关。由于很多涉及到中长期融资,所以融资租赁的每一个项目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进行项目投资的基本可行性分析与判断。因此,一方面融资租赁公司要尽可能走向专业化,在不多的几个行业首先做懂、做精、做专,然后做大做强,真正能把握行业周期发展规律,并对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有一定的掌控力,以大幅提高租赁公司的风险把握能力和风险消化能力。另一方面,只有融资租赁从业者对项目投融资有更深刻的判断力和前瞻性,才能去伪存真从众多需求中挑出好项目,才能杜绝陷阱、控制风险、持续经营。以国内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的经历为例,在从制造业向提供融资服务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曲折和艰辛,由于对金融业务本质的认识发生了偏差,没有搭建起应有的核心能力,在业务发展上单纯以促进产品销售为指导思想,先后出现过因资产质量发生严重问题而被迫重组以及专业团队集体流失等情况的发生,这些事例,为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如何健康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尤其值得中小融资租赁公司的反思。

知识和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点。租赁公司要想持续发展,需要仔细研究融资租赁的原理,尤其要研究原理背后的支撑和内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科学创新并可持续发展。业界出现的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多是没有创新这个原因造成的;仅守着那点其他租赁公司也有的类似资源,必然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融资租赁已经度过“简单融资租赁”阶段,开始步入“租赁创新”阶段。这种创新不是改变融资租赁本质的创新——因为那样就不是融资租赁了,而是适应新的市场,增加新的服务,开拓新的直接融资渠道的创新。

创新服务应该结合租赁公司的关键资源和能力,聚焦于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的现实困难,并且是能纳入企业的利润增长点。

大家常说,商场如战场!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比别人跑得快,要在机会欲来的时候,要跑在别人前面抢市场;而在形势转坏的时候,要有预见性,要赶在别人前面及时收缩,及时处置出现的问题。但是,要想跑的快,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在面临市场机遇时及时做出反应,迅速占领市场并将竞争对手甩在后面,在面临危机时才能避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心存侥幸的情况发生,才能及时的全身而退。

总之,在高速变革的时代,只有转变思维,持续改进,做到了收放自如,企业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发展!

(来源:众合创投基金平台 刘春青)